最近的市场,表面风平浪静,实则暗流涌动。指数看似跌幅不大,但个股却是一片哀鸿。这种"温水煮青蛙"式的调整炒股开户平台,往往最让人猝不及防。作为一个在量化投资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上海人,我深知这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市场逻辑。
一、外部杠杆:看不见的市场推手
当下的A股市场,正处在一个特殊的时期。我们称之为"外部杠杆型"市场。简单来说,就是A股的走势受到港股的显著影响,而港股相对较小的成交量却能撬动A股更大的波动。
举个例子:
恒生创新药ETF在5月15日至6月12日期间总成交39亿 同期A股创新药ETF总成交高达107亿这种"四两拨千斤"的效应在泡泡玛特概念板块更为明显:
港股泡泡玛特3天下跌9%,成交164亿 A股相关概念板块3天下跌4.62%,成交却达到1562亿展开剩余77%这种不对称的联动关系,让A股的波动被成倍放大。作为普通投资者,如果不能理解这个底层逻辑,就很容易被市场的表象所迷惑。
二、机构博弈:看不见的战场
市场调整时,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奇怪的现象:明明基本面没有变化,股价却突然大幅波动。这背后往往是机构之间的博弈在起作用。
机构资金就像深海里的巨鲸,它们的一举一动都会掀起市场的波澜。但问题是,我们如何识别这些动作?传统技术分析在这里往往力不从心。
比如下面这只股票:
事后看当然清晰明了,但在当时,谁能确定这是洗盘还是真正的下跌?这就是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困境。
三、量化视角:穿透迷雾的X光
幸运的是,现代量化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工具。通过特定的算法模型,我们可以识别出机构的典型行为模式。
比如"机构震仓"就有明显的特征:
前期出现抛压 股价被打压 随后出现回补行为这种模式一旦被识别出来,就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市场动向。就像给市场装上了X光机,让我们能够看到表象之下的真实情况。
除了「机构震仓」,机构还有其他动作。这些动作可以通过「全景K线」串联起来观察。比如上图股票用「全景K线」观察,能看到橙色K线对应「机构库存」,代表机构积极参与。正是机构的持续参与,才让该股在3-4月期间虽然波动剧烈,但跑赢了市场。
PS1:
上文图中的橙色柱状,是我用系统观察的「机构交易特征」数据叫做「机构库存」。
如果「机构库存」数据越活跃,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,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。
PS2:
绿色k线,代表「强吐」,即「强力回吐」行为,表示前期获利资金回吐,做空力度加大。
玫红色k线,代表「强补」,即「强力回补」行为,表示前期做空资金回补仓位,做多力度加大。
PS3:
「全景k线」数据是将:机构库存、空头回补、资金交点、强力回补、强力回吐等共计五个数据,用不同颜色映射到对应的K线中,态进行映射。样,观察市场,能够更直观、更全面、更系统。
五、数据异动:机构锁仓
对市场做「机构交易特征」统计,异动数据排名第一的就是「机构锁仓」。这说明虽然上证下跌,但机构态度依然积极,下跌时并未落荒而逃,而是选择锁仓不动。这为随时可能出现的反击做了铺垫。
好了,本篇就到这了,赠人玫瑰手有余香,谢谢点赞。
声明
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,希望大家喜欢!
部分数据、信息,如有侵权,请联系本人删除。
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。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炒股开户平台,都是骗子。
发布于:上海市至尊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